离心式风机是由叶轮、机壳、进风口、传动组、机座等构成。利用电机带动,使离心机转子作高速旋转产生强大的离心力,从而使从进风口吸入的气流在机壳内作离心运动,再由出风口一侧送出。其通常用于工矿企事业单位空气的净化除尘、通风换气。由于制造误差和材料不均匀等原因,风机运行时,气流作用在各叶片及叶轮各部位的作用力就不一样,无法使它的合力等于零。这样,就产生了气动干扰力,主要有哪些呢?随厂家来看看吧
一、叶片的差异引起干扰力
叶轮在制造时是存在误差的,如各叶片的角度、方向、轮盘及轮盖的间隙都可能存在差异。由于生产上差异的存在,运行时各叶片所受到的气体反作用力之和不等于零,即∑F=F1+F2+F3+…+Fn≠0, 就产生了气动干扰力。气动干扰力随转速、风量的增大而增大。
二、轮盘、轮盖的晃动干扰
轮盘、轮盖的端面跳动要控制在一定的要求内,目的就是要减小因晃动产生的干扰。轮盘、轮盖的晃动将会在轴向产生周期性的干扰力,通过空气的传动,机壳也会产生振动。
三、反馈气流的干扰力
风机的叶轮与集流器(进风口)之间有一定的间隙,该间隙的存在,就使一部分气流回流。这部分气流可以叫做反馈气流。反馈气流的稳定与否,也将影响风机的振动。所以,安装时要求叶轮与进风口之间四周的间隙均匀,重叠量要保证,目的就是使反馈气流最小并稳定,以减小风机的振动。一般来说,反馈气流越小,风机功效越高,反之风机功效就低。
四、机壳内压力分布差异
叶轮运行时,向四周输送的风量是一样的,但受机壳的限制,风只能向一个方向移动。因机壳各部位的空气压力不一样。如果风机在平稳状态下运行时,风机内的压力分布就比较稳定,对风机的振动干扰比较小。但随着运行情况的改变,如转速、风门开度等,都会使风机内的压力分布产生变化,从而引起振动变化。这就是为什么改变风门、转速时振动会增大或减小的原因之一。该干扰存在于运行状态情况的变化之中。